/



  共有428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Brian & Chris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road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贴子:2384 积分:68 威望:0 精华:4 注册:11/2/2004 11:53:07 AM
Brian & Chris  发贴心情 Post By:1/24/2007 12:31:06 AM

简介:
  10年前Brian Fraser和Chris Palmatier相识于北卡罗莱纳的一所学校。此前两位曾在不同的组合厮混(这种情况在二人组团后包括现在依旧如是),用Palmatier的话说是乞食于某某乐队。两人的合作开始于大约一年后,为Jonathon Parra执导的一部独立电影配乐,虽然电影迄今仍未面世,brian&chris的第一张同名专辑却因之而来,这张S/T于99年在二人所创的this records名下发行,有评论说,专辑中的每一首似乎都要涉及尽可能多的音乐形式:爵士、后摇、民谣、电子。事实上至少Palmatier更愿意通过电脑创作,尽管此前他和Fraser都是以乐手身份在其他乐队中出现。就这一点而言,将brian&chris称为一支电子组合似乎更为恰当。在一年后乐队在Megalon公司所发行的“vectors”中你可以听出电音主导地位是如此重要,不同的元素被拼贴、揉和进每一首作品,之前的几首一路低徊,只在最后两人才显露了早先的功底,两首快节奏器乐曲,听来酣畅淋漓。
  在两张专辑之后brian&chris很是沉寂了一段时间,一直到去年,在人们即将把他们遗忘的时候两位又卷土重来,在Dielectric旗下先后推出了EP“12”和乐队的第三张专辑“3”。这两张作品和此前一样短小,“12”四首,“3”也只有六首。
  乐队成立之前二人先后移居旧金山,在brian&chris之外,他们先后参与的组合还包括:tractor hips,joby's opinion,worship and pepito,hudson bell,thee more shallows,kobald,bakelit,还有更多,不过他们在自己主页上说:“we are forgetting”。此外他们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This Record上,所为是推广那些具有潜质的本地乐队。在创作态度上brian&chris要毫不逊色于那些知名组合,这从他们对每首作品细微处的强调和雕琢上可见一斑;也许他们更世俗化,这在他们接受访问时的言论和其主页上对自己的戏谑描述上都有所表露。我不确定这是否代表了他们在创作和生活上的两分处理,我只知道,自己很喜欢他们的音乐。(road 2005-3)

作  品
1999-s/t(this)
2000—vectors(Megalon)
2004—3(Dielectri)

链接:
www.brian-and-chris.com
www.dielectricrecords.com
www.megalon.com



我感到很傻也很能煽,我发现那很难,很难去发现。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road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贴子:2384 积分:68 威望:0 精华:4 注册:11/2/2004 11:53:07 AM
  发贴心情 Post By:1/24/2007 12:32:35 AM

因为禅,所以爽
——淡侃brian&chris2000年作品“vectors”

  专辑起首曲“northward nimbus”听来会觉得很熟悉,epic45等氛围后摇的惯用桥段。舒缓清亮的声音之流,即使几做转折仍会重归旧途。到第二首换为电音主宰,听起来又和trip-hop近似,只是没有后者的晦涩,甚至轻快的像流行电子。八首作品,八种色彩,有评论如是说。So,第三首“..”开始电音、器乐同时展开。个人感觉这首和接下来要着重提到的第五首有神似之处,都是凭藉乐声表述/引导心境,在细微之处着力甚重。接下来的第四首以干净的器乐起始,之后的女声听来是很正的仙音范式,这种融合好象就更奇怪了,后摇仙音或后摇暗潮?不纠结术语、流派,因为我听来毫无生硬之感。第五首pristin达到一个电声的华彩乐段。紧密的鼓击节奏、间歇的重音,在其间穿插的则是宛若潺潺流水的细碎声响。如果接下来的描述略显夸张也应归咎于我笔力不到。听这首我感觉像一个人深处幽谷,远处禅寺钟声隐约入耳,自己坐观万物生长,身侧溪水缓唱。这周边、这自身就宛若一个大世界。也许所谓“拈花而笑”的至境就隐含着这种无物无我、物我同一的喜悦吧。这应归结于不同接受背景下的误读/听,但是更有可能的是brian&chris有意在作品中融入了东方元素,在接下来的the science of vectors中所出现的苏格兰风笛声或可作为侧证。信手拼贴本来就是现代电音的常用手法,区别只在境界高下而已。OK,很快结束。我要说的是这就像你沿山道蜿蜒上行,虽然有沿途美景却也难免沉闷。第七首给我的感觉就是你渐感疲怠时忽然发现已到山顶。这是一首可用酣畅淋漓来形容的快节奏器乐曲。类似手法已经被大多器乐后摇所沿袭,谈不上什么新意。其不同只在你是一路禅思而来,在已被作者充分调动交流的情况下是不会反感这种随性而至的放纵的。所以第八首依旧如是,只在近结尾处逐渐转为低沉。个人心境关系,听来好象还有几丝落寞。
  网路畅通也未必是好事,至少我不能再像早些年那样,每听到一首喜欢的作品就动辄形神俱动(还难免手舞足蹈之类的肢体动作)。现在最关心的反而是硬盘告急、哪些要刻盘之类的闲淡事;所以,还是damn自己吧。很喜欢这张vectors,像是一本好书,精要、完整。也许还要感谢唱片工业的发达,这种需要接受者完全沉入的作品,听录音室版本和去现场其结果很可能会迥然不同。(road 2005-3-6)



我感到很傻也很能煽,我发现那很难,很难去发现。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Brian & Chris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