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589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聆听的乐趣(四)物质VS精神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Prodigy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贴子:92 积分:1 威望:0 精华:1 注册:11/2/2006 9:10:51 AM
聆听的乐趣(四)物质VS精神  发贴心情 Post By:11/21/2006 4:20:38 PM

按一般的理解,聆听音乐嘛!自然是精神上的事情,怎会是物质上的呢?的确,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早已经培养出来了颇具规模的物质上的聆听乐趣,我们每个听音乐的人都有这个物质上的聆听乐趣。物质上的聆听乐趣与精神上的聆听乐趣的最为本质的区别就是是否“基于自身真实而独立的思考”。

物质上的音乐聆听乐趣主要表现在听者是将音乐作为一种简单的物质消费来对待之,而聆听也只是去形成一种当下的音乐快感,别无他求,聆听音乐不会与听者产生任何在精神层面上的激发碰撞,仅仅就是一种听觉感观上的刺激。这也是一种聆听的乐趣,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按照2/8理论,这种物质上的聆听乐趣要占去整体上的音乐聆听乐趣的80%。

那剩下的20%则是在思考着的听音乐,藉由聆听音乐将自己的真实的独立个体元素(来源生活现实的或者是精神幻想的)融入进整个的聆听过程中,这种聆听的乐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不具备大众性,它有着显著的个体特征。因此,一支音乐作品在大众性的物质性的聆听乐趣中,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整齐划一的聆听乐趣;而反之,在精神上的聆听乐趣,可以说100个人听就有100种不同的聆听乐趣。

两种聆听乐趣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并无好坏优劣之分,物质上的聆听乐趣也的确可以给大众带来愉悦、快感。而且任何一种音乐(风格)、任何一张唱片作品、任何一支音乐歌曲都会被听众赋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聆听乐趣。

但是,对于独立音乐的聆听来讲,无疑进行精神上的聆听是与这种音乐的内核本质(自我独立的姿态)相一致的,所以说,独立音乐的聆听乐趣更多的是建基于思考之上的个人独具特色的音乐情感在聆听过程中的抒发,那些脱离于这个基础上的聆听是和独立音乐的本质相违背的。

目前来看,有很多的人听独立音乐实在追求物质上的聆听乐趣,通过听独立音乐这种形式来达到一些类似于物质消费上的与众不同,而非真地以精神上的自我融入到独立音乐的聆听之中。这种脱离了精神层面的物质上的聆听乐趣也无可厚非,这些都是每个人自己对于聆听乐趣的选择,这也是每个人赋以音乐的不同意义。

但是,可以厚非的是有很多人在以实际的行动(有些虽非主观,但客观上)鼓吹这种物质上的聆听乐趣,泛滥的下载即是这些所有行动中的罪魁,参与在其中的发起人多少缺乏一些责任,这种下载只为寻求物质上的聆听乐趣,大大地戕害了很多新手的音乐思考的主动性(当然,有时候新手们自己也不争气)。我的观点是:聆听音乐追求的不是音乐本身上的终极,聆听音乐是寻求自己内在的一种方式和手段,通过聆听音乐不要让自我迷失掉。而这些,在物质层面上的聆听是无法深入其中的,只有从精神上才可以达致这样的深度。

所以,综上,我个人在聆听的乐趣上呈现出如下的一些观点:

一、聆听的乐趣有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两者并无好坏之分,他们重要的区别即在于是否“基于自身真实而独立的思考”

二、物质上的聆听乐趣是追求一种物质消费层面的简单瞬间的听觉感官刺激,精神上的聆听乐趣则是以聆听音乐为手段来逐步地发掘自己真实的内在

三、有些人在大肆地提供音乐下载,个人认为这是一种缺乏责任的行为(尽管新手们都趋之若骛),这种行为会将很多人引向去追求物质上的聆听乐趣,而非追求精神上的自我境界,我认为这是和独立音乐的本质内核相违背的(PS:我一点也不会认为这些人是独立中人)。但是也要看到物质上的聆听乐趣是进入精神上的聆听乐趣的一个很好的入口,所以,一定程度上的物质聆听乐趣的存在是有益的。

这是一个物质充斥的社会,以至于物质性也占据了聆听音乐的绝大部分,鉴于此,独立音地一定会倾注全力做精神上的聆听乐趣的指引,物质上的聆听乐趣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过渡,这里不是要变成物质消费的场所,而是要成为精神汇聚的地方。

PS:好像前不久,崔健在草原音乐节前接受采访时说:国内的摇滚乐开始走出低谷,变得更加主流了(大概是这个意思)。按我的理解就是摇滚乐开始在物质层面的聆听乐趣有所突破了,开始形成了摇滚乐的物质消费环境了,至于摇滚乐是否要从精神层面来改变一些事情,那就不知道是将来猴年马月的事情了,不过先物质、后精神是没错的,但是如果一直物质下去,那就是问题了!(个人浅见)



2008年——来了奥运,仍然继续没我!^_^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YoYo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蝴蝶
等级:退休版主 贴子:33 积分:1 威望:0 精华:0 注册:11/22/2006 12:51:57 PM
  发贴心情 Post By:11/22/2006 1:47:23 PM

基于自身真实而独立的思考!

这是我今天看到最富有含义的两句话之一了



blog:http://blog.sina.com.cn/u/1248078817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雨摇
  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ICer 贴子:28 积分:3 威望:0 精华:2 注册:11/13/2006 5:45:58 PM
  发贴心情 Post By:1/2/2007 6:56:53 PM

   其实楼主所说的“物质”上的聆听乐趣其实就是听音乐的本能理解,这是一个必经阶段,没有自生的“精神”上的聆听乐趣,在本能理解之后的才可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包括对音乐形式的理解,文化的理解,作者创作心态和感情的理解等等。这种过程也并不是只存在某种音乐形式之中,听包括流行音乐在内的任何音乐都存在这个过程,只是有些流行音乐是纯娱乐型,没有内容,更没有形式上的新鲜效果。没有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可能。不过这也恰恰符合了商业社会大众的快餐消费心理。

  我觉得楼主用“物质”和“精神”来做这种比较很容易造成混淆,这和哲学上的物质精神根本是两玛事。本能理解基于人类的听觉习惯,这与物质无关。我想有人“鼓吹”这种理解,其实说白了也是号召大家听音乐首先要觉得好听、舒服、得到最基本的自我满足。尔后才有其他的事,而现在有些人恰恰想越过这个阶段,到处找些偏门另类自我标榜,当初听某种音乐的时候被迫的依赖理性,依赖你的聆听水平和音乐知识,这本身就是音乐的悲哀。

  对于各种音乐形式来说,听流行的觉得好听,听金属的觉得爽,听独立的觉得感动,这个本质都是一样,都是本能理解而已。产生不同的聆听习惯,基于每个人对音乐的悟性,对艺术天生的感知能力以及整体的社会环境。而之后是不是跨越到后面的阶段,这个是很个人的事了,这个时候将才要依赖理性以及你的知识.楼主所说“100个人听就有100种不同的聆听乐趣”这个其实是每个人的听觉习惯和个性决定了的,这个恰好是本能理解。那么既然有不同,那么必然有相同的地方,到了第二甚至是第三的阶段,当听者真正与创作者交流,理解了音乐形式、表达内容、乃至与它的文化等等之后,等到的答案往往是相同的。

  本人觉得此文与我的观点反差甚多,不过现在像楼主这样钻研艺术理论的人也很少了。希望能够好好讨论讨论!



Love Is Imagine And Rock For All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聆听的乐趣(四)物质VS精神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