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独立音地 Indie Music 独立音乐第一中文平台 论坛 (http://www.indiechina.com:443/bbs/index.asp) -- 『泛论独立音乐』 (http://www.indiechina.com:443/bbs/list.asp?boardid=11) ---- 闻弦歌未知雅意--独立音乐在中国的变异 (http://www.indiechina.com:443/bbs/dispbbs.asp?boardid=11&id=2199) |
-- 作者:road -- 发布时间:6/21/2008 8:50:38 PM -- 闻弦歌未知雅意--独立音乐在中国的变异 若干年前,“无边的后现代主义”之说风行全球,但是在中国学界推动下,却很快在本土演变为猎奇和炫技的掩饰,并最终和后现代主义的反权威本质逆向而行。现在,仅仅经过两年初潮的独立音乐在中国也正在坠入同样的尴尬境地,在创作者和受众之间,闻弦歌未知雅意的隔阂正在形成。这就是我眼中的独立音乐,在我身边,却正在变成他者。
这一现状的形成既源于媒体和资本的双重推动,也和国人并不坚韧的独立意识有关。由港台独立流行的入侵开始,经过在媒体工作的“爱乐”人群的本土再造,以陈绮贞为代表的清新一系成为城市青少年在周杰伦先生之后的另一个选择,陈老师则迅速上升为身份识别的一个符号。相对灵活的口袋唱片首先捕捉到了这个苗头,通过引进版唱片和港台艺人的内地现场开始了注意力与实际收益之间的转化;标志性事件则是广州的发行大鳄星外星唱片在2007年的打包发售,超过三十款相近产品被一次推向市场,媒体的推波助澜在此时则由自发转为了利益驱动。
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作为舶来品的独立音乐(Indie Music)在它的欧美发源地并不是一个既定的风格或流派。我们可以看到更细致的划分,诸如独立流行(Indie-Pop)、自赏(Shoegaze)、后摇滚(Post-Rock),但是它们都是被划分到非主流(Alternative)和独立摇滚(Indie-Rock)这一标签之下。还没有哪一组艺人或唱片被标上Indie Music的定义。
前一个事实应该成为接下来被真正解析的对象。独立音乐既有清晰的分支,也没有固定地边界,它取决于创作者的创新精神和让自己为新声音而狂喜的动力,所有西人的已成风格都是参考。
作为后工业化时代的一个文化概念,独立音乐在声音上属于城市人群,不过我更愿意相信,精神上的独立音乐则有更宽泛的指向,这取决于接受者对个体意识和真正自我的培育。前者是弦歌,后者为雅意。要做到这一点,既有赖于专业媒体做更到位的引导,也有赖于受众的自觉意识。Indie Music,Indie Yourself! |